非遗技艺“斗艳” 长江文脉“共情” 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今日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8:06:00    

华声在线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梅 胡杏子 李梓潇)山水同源,非遗共韵。今日下午,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启动仪式在湖南岳阳举行。活动以“我们的节日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以湘鄂赣皖四省非遗为代表的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惊艳亮相洞庭湖畔,共话非遗传承新活力,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文旅融合新体验。

本次联展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岳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启动仪式现场。组委会供图)

好戏连台“上才艺”,交流交融促发展

作为国内区域性非遗传播交流的亮丽品牌和重要平台,湘鄂赣皖四省联展不断扩大规模、拓展形式、创新载体。本届联展构建“1+5+N”的办会格局,即1场启动仪式,5大展览板块,多场直播。展览部分设有四省非遗主题展、长江沿线邀请展、非遗融合专题展、非遗焕新大观园、“非遗好物”超市五大版块,楚风徽韵、赣采湘情尽显。

以四省为核,用纹路斑斓的黄州蓝靛、鲜醇酣厚的祁门红茶、悠远动听的客家山歌、华美逼真的湘绣苗绣,深度呈现湘鄂赣皖如何山水相依、人缘相亲、文脉相连。以长江为链,串联起长江沿线其他8个省市区的16个代表性项目,从长江头的湟中堆绣,到长江尾的海派玉雕,生动诠释长江文明的丰富多彩和生生不息。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活动当天,展区成为交流热土。湘剧、赣剧、徽剧、黄梅戏、巴陵戏等非遗表演同台演绎,好戏连台各具风情;恩施玉露、千两茶等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斗茶”,品茗会友妙趣横生;岳州扇、王氏制扇传承人强强联动,尽显文人墨客傲人风骨;湖南湘绣、上海绒绣、重庆挑花等传承人隔空炫技,共同探讨一针一线背后的“文化密码”。

自2013年首次在湖北举办以来,此次已是第七次举办湘鄂赣皖非遗联展。各省非遗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协同发展,守艺人携手论道,文化碰撞共鸣,不仅打造了技艺交流的舞台,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非遗保护新模式。

“两个融合”秀成果,好物市集展活力

启动式上,各具特色的表演类非遗项目同台演绎,通过“非遗+科技”的表现方式,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展览现场,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之旅悄然开启。非遗数字人“小玉”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带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千年技艺的数字新生。它的一旁,花鼓戏《新刘海砍樵》惊艳登场,演员的精彩演绎,加上新国风实景与裸眼3D,让经典东方爱情故事焕发新生;AI智能画瓷机器人变身非遗传承人丁小妮的“新搭档”,机器人勾线,丁小妮施彩,合作向观众展示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技艺,引来阵阵喝彩……展会现场,聚焦非遗与旅游、非遗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了湖南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多元化发展、数智化升级的新成果。

(启动仪式现场。组委会供图

与此同时,展区的二楼,“非遗焕新”大观园和非遗市集内更是一派热闹场景。汨罗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伏泽诚的展位前,游客围坐在一起,跟着传承人学习包制槲叶粽;汉寿龙舟制作技艺展位前,传承人正手持刻刀,向游客介绍制作工艺;常宁碱水粽的展位则飘来一股独特的清香,传承人正在向游客展示碱水制作过程……沉浸式体验之间,湖南十四市州非遗特色尽显。

“非遗好物”超市内,株洲的攸县米粉、茶陵红茶,岳阳的临湘青砖茶、湘阴传统糕点,湘西的土家织锦耳环、古丈毛尖茶,衡阳的衡东茶油腐乳、祁东黄花菜,怀化的溆浦蔗糖、茯苓制品等湖南特色非遗好物,更是成为大家争先抢购的“热门产品”。从文化体验到产业升级,联展把非遗“搬”进现实生活,不断重构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原来非遗不是挂在墙上的画,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诗。”正在观展的游客刘心说道。

务实办展重实效,时代答卷谋新篇

湖光山色间,非遗韵悠长。自2013年启动以来,此次已是湖南第二次牵头举办四省联展。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联展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与意义。湖南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重、交流与合作共进的理念,精心筹备,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非遗盛宴。聚焦主办地岳阳的文化韵味,本次展览还征集了一批以“岳阳楼记”“岳阳楼”为主题创作的非遗作品集中展示,以 “非遗+生活”的方式呈现非遗的创新表达,将非遗传承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尚消费,有效促进了非遗与旅游的双向赋能。

此外,本次联展注重务实节俭,力争为举办地保留项目、留住产品、留下经验,此次活动为岳阳留下设施设备近100万;借助科技手段打造的非遗特色线路、传承人照片墙、非遗护照等内容产品已被多家单位预订;街区商户对展陈创意设计特别欣赏,提出请求保留无需撤展,收到申请参展的非遗项目众多,部分传承人也表达了合作意愿。

湖南省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据统计,全省共有非遗项目资源29162项,入选各级保护名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6428个,涵盖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别。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64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进校园、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多项工作,多次在全国作典型发言。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成为涵养湖南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滋养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

从科技赋能的创新表达,到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入,再到区域协同的宏大叙事,第七届湘鄂赣皖非遗联展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关于传承的时代答卷。通过本次联展,将共促非遗系统性保护、可持续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生活,走向年轻人的视野,实现“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