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让资本与科技高效耦合,齐鲁大地科技金融刷新成绩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20:4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这个盛夏,关于科技金融的好消息在齐鲁大地频传。

上个月,山东省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落地,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农商行中首家发行科技创新金融债券的机构。

7月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亮出了济南市科技金融的一份新成绩单。

从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济南科技支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近4000户,科创贷款余额394.31亿元,约占全市科创贷款余额的13.3%。科创贷款余额占本支行对公贷款余额的25.1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92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济南市共有科技金融机构62家。其中,经山东金融监管局认定的科技支行20家,科技金融专营部门6家,科技金融特色机构36家。20家科技支行针对科创企业“四高一轻”(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特点,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缓解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截至5月末,银行机构为济南市高技术产业企业发放贷款1177亿元,较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长17.8%。推动保险机构搭建多样化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提供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维度保险保障。今年前5个月,保险机构累计为济南市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活动提供风险保障1942亿元。

济南关于科技金融的探索路径,早就已经引起国家关注。202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城市,目标是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的全国样板。

从济南看山东,2023年,山东金融监管局联合工信、科技、人行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山东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市场导向、创新引领、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等科技金融机构建设的四项原则,对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业部(专营部门)等科技金融机构提出11类29项建设标准,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规范建设科技金融机构,加大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推动提升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水平。

半年前,去年12月3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提到,山东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付为股权投资,2024年以来遴选88个科技项目,通过“股权直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差异化支持,投资达到10.7亿元。为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山东持续健全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帮助821余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约60亿元。积小流成江海,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祝恩元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加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推动‘科融信贷’‘科融信保’‘科融信投’业务开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市场化科技金融活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