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90后见习记者回家乡,体验“五一”假日消费
五位90后见习记者回家乡,体验“五一”假日消费
假日消费的年轻视角
节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年轻消费群体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
本报今日推出特别策划《假日消费的年轻视角》全媒体报道。这个“五一”假期,五位90后见习记者回到各自家乡,走进乡村田园、游览古城街巷、体验夜市烟火、品味舌尖美食、畅享文博盛宴,以年轻视角观察消费新脉动、挖掘消费新亮点,近距离感受消费市场新气象。敬请关注。
——编者

5月2日,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客在花海中拍照打卡。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冯依凡摄
千亩花海很出片
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5月2日上午,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90后市民刘静娜站在金黄的油菜花田中,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花海,感觉十分惬意。
“我是在抖音上刷到的,没想到咱们邯郸还能有这么出片的地方。”刘静娜说,她平时上班忙,之前在网上刷到了这里,趁着假期赶紧来打卡拍照,让自己放松放松。
一般油菜花花季是在3至4月份,而东高河村种的是春油菜,花期长,“五一”正是盛花期,金黄的油菜花成了最耀眼的“合拍伙伴”,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可是谁能想到,有着千亩花海的东高河村,几年前还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挖煤村。直到2022年9月,东高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生良带着村民谋出路,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千亩丘陵地,发展乡村旅游,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打造了千亩花海。
后来,东高河村又建设了餐饮、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自此,东高河村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今年“五一”假期,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游玩,东高河村举办了踏青赏花季,新增了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动漫人物塑像和手绘墙。东高河村正在建滑草场,为年轻游客增添更多乐趣。
村里利用老砖窑改造建设的砖窑咖啡馆也即将开业,“咖啡机、咖啡师都已经就位了,就等年轻朋友们来打卡品尝啦!”王生良介绍,不光是咖啡馆,就连最近爆火的汉服店也开到了东高河村,年轻人来这里还可以穿上战国袍,来一次别样的拍摄体验。
现在,东高河村环境好起来了,旅游产业越做越大,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之前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开始陆续返乡创业。村民郭军涛就是其中一员。
之前,郭军涛在外靠跑大货车挣钱,后来听说村子发展乡村旅游,想到自己有做玉石的手艺,便回到村里开了一家玉石店。“来店里逛的大多是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消费能力强,我开玉石店挣得比‘跑大货’多多了。”郭军涛说。
如今,东高河村青山滴翠、花田铺金。风吹过花海,带起一层层“金浪”。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行,也可以在花海中的网红打卡地拍照留念。
“我们不光要让来这里的年轻人玩好,还要让他们吃好。”王生良说,东高河村将打造独具生态特色的“火锅村”,集聚各地特色火锅,让游客享受美味的同时,村子还能通过火锅产业链带动蔬菜种植,促进粮油产业发展。
农文旅产业越做越火,东高河村已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就接待游客近2万人。
“2019年,我们村村集体收入只有5万元。2024年的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王生良说,未来村里还会引进更多花的品种,争取做到月月有花,让游客一年四季来东高河村都有的看、有的玩。(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冯依凡)

5月2日,唐山宴一楼街巷内人潮涌动。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安洋摄
唐山宴里“小惊喜”不断
“来客咧,稀罕您来!”5月2日傍晚,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和涌动的人潮,记者走进这座可以吃的博物馆——唐山宴,一进门便与火热的假日氛围撞了个满怀。
来来往往的游客、琳琅满目的美食、各式各样的表演……唐山宴内的热闹场景一如既往,记者却发现了不少“小惊喜”。二楼御礼雅苑街区已然升级,浮雕群狮墙精巧灵动,明清牌匾墙古朴厚重,光影红墙蕴含巧思,“香妃蝶舞”表演优雅柔美。这里还上新了唐小宴大面包、新口味奶皮子酸奶、明远斋喜饼等美食。无论是场景还是味蕾,唐山宴都将年轻人的喜好拿捏得死死的。
“每次来逛都能发现些新东西,这更新速度太给力了。”游客郑世庆是95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从天津过来了,这次还叫上了其他小伙伴。“这里简直是我的美食天堂,小山炸糕、棋子烧饼、花生酥糖,好吃的太多了,肚子都要撑爆了。”郑世庆一边笑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他手上的“战利品”。
“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唐山宴总经理魏永说,现在唐山宴已经是4.0版本,创新让唐山宴火爆出圈,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里一见倾心。“我们希望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地标。”魏永说。
今年“五一”假期,客流量高峰时,唐山宴门口排起的队伍长达上千米。随处可见活力四射的年轻身影,让假日消费力直接拉满,这波“买买买”让许多店铺的营业额都翻了番。
“从早上开门一直忙活到现在,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嗓子都哑了。”明远斋喜饼店店长刘耀文告诉记者,“五一”期间新上的传统糕点——喜饼,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顶流网红,一天能卖出上万块。
棋子烧饼档口负责人吴淑全一边麻利地将刚出炉的棋子烧饼称重装盒,一边匆匆对记者说:“好多年轻人就好这一口,一买就是好几斤。”
受年轻人追捧的还有唐山宴的文创品牌“唐山宴有礼”。文创店工作人员焦志平告诉记者,文创冰箱贴有100多个款式,各个都“长”在年轻人的审美点上,一直是店里的畅销王,一天能售出近千个。
“哇,这个图案太精美了,那个还带流沙!”今年24岁的赵雨正在给朋友挑选伴手礼,她是和男朋友一起从北京过来的。精挑细选之后,赵雨拿着14个冰箱贴去结了账。“每一个都很好看,实在难以取舍,多买几个回去,可以送给好朋友,也可以自己留作纪念。”买到了心仪的礼物,赵雨心满意足。
像赵雨这样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年轻人有很多。魏永告诉记者,他们注重在产品选择、场景塑造、文创设计等方面引入青年元素,尝试将非遗等传统艺术进行创新表达,让更多年轻人在这里看到历史,爱上唐山。(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安洋)

5月3日傍晚,在好南关历史街区,身着古装的舞蹈演员正在跳国风舞蹈。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何慧超摄
古城不老又趣又潮
古韵与新风相融,点燃假日热情。5月3日,漫步邢州古城,古街古巷商铺林立,非遗展演精彩纷呈,人潮涌动中,许多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直播……古城焕新,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沿着好南关历史街区向南而行,泉城扁鹊堂好南关店门口摆放的饮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围观。这种饮品外观看上去和奶茶无异,细细品味却有一股香味沁人心脾。“这是一种配有中草药的养生茶饮,可以药食同饮。”泉城扁鹊堂好南关店负责人王海燕说。
穿堂而过,院落里数位游客排起长龙,原来他们在排队等候把脉。王海燕介绍,从中医诊疗到草本茶饮再到中医文创,自今年初开业以来,泉城扁鹊堂好南关店凭借着自身特色,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有400多人来把脉问诊,其中20-35岁的游客占70%左右。
“我要三杯。”“我来一杯。”品完草本饮,闻声走去,只见一辆老式自行车旁挤满了游客,大家争相购买一款网红饮品“1986老酸奶”。
“小小一杯酸奶,见证了邢台近40年的历史。”德玉泉乳业好南关店负责人侯玉培说,德玉泉酸奶从1986年销售至今,已经成了邢台的特色饮品,深受年轻游客的喜爱,“五一”期间前两天,仅“1986老酸奶”日均销量就达2000多杯。
忽然,对面一群小朋友一阵欢呼,原来是“花仙子”来了!黄色、粉色、蓝色……色彩各异、耀眼夺目的“花仙子”和游客热情打招呼,不少游客和“花仙子”合影,街道上的氛围因为这场“花漾时光花仙子巡游”活跃起来。
“早就听说这里‘五一’假期会有‘花仙子’巡游表演,今天特地来感受下和‘花仙子’互动的快乐。”来自石家庄的游客王紫阳说。
傍晚时分,向北行至府前南街,两侧传统建筑高低错落,满眼皆是百年老街韵致。街道两旁,茶汤、菜角、糖糕、花馍……各具特色的摊位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游客们品美食、逛商铺,尽情体验古街风情。
邢州奇妙游,就在清风楼。夜幕降临,雄浑的音乐响起,一场融合古今的光影秀映照在宏伟的清风楼上,古朴厚重的城墙变得五颜六色。大型史诗剧《瓷都赋》上演。
一条条金色巨龙凌空腾跃、满载唐代文物的航船迎风驶来、一件件胎质细腻的瓷器从邢窑诞生……光影流转间,一部史诗剧将邢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游客们纷纷高举手机,定格眼前的精彩画面。
“《瓷都赋》的舞台美术和服化道都经过了严格的考据。这场表演旨在让游客了解邢窑在中国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邢台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新媒体中心主任、《瓷都赋》总导演季阳介绍。
古风今仍在,繁华犹可追。历史上的邢州古城曾是商业聚集的黄金地带,商贾往来如织。如今,古城街道“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达100多万元。改造后的南北长街在古风今韵中喜迎八方来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何慧超)

5月3日,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游客正在移动电子屏幕前阅读无齿芙蓉龙的科普知识。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摄
听恐龙化石“讲故事”
5月3日上午8时30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大门外,排起的长队拐了好几个弯。这个“五一”假期,这座亚洲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人气火爆,不少外地游客专程赶来参观。
走进馆内,董氏中华猛龙骨架标本在顶灯冷光照射下,透着股威风凛凛的劲儿。“快看!这眼镜里的董氏中华猛龙好像‘活’过来了!”来自北京的年轻情侣王复持和郑雅馨正戴着AR导览眼镜,沉浸式感受董氏中华猛龙骨架标本的独特魅力。
在AR技术加持下,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演化过程像电影画面一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王复持化身临时讲解员,和女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从恐龙的牙齿结构聊到生态环境,时不时还掏出手机记录下新奇的发现。“以前看科普书,想象不出恐龙真实的样子,现在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一下就记住了。”郑雅馨兴奋地说。
作为恐龙爱好者,王复持一直想带女友去亲眼看看博物馆里的恐龙标本。“本来是想去北京的国家自然博物馆,但从网上一搜索才知道保定有这样的‘宝藏’,瞬间被圈粉,立刻买票来这里一探究竟。”王复持说。
博物馆内,像他们这样被吸引来的年轻人真不少。不少人驻足在互动展区,通过电子移动触摸屏与虚拟恐龙“亲密接触”。也有一些人举起手机,迫不及待地跑到剑齿虎复原模型前合影,一边拍照一边还念叨着“这獠牙太酷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让“高冷”的古生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更多年轻人享受着探索古生物世界的乐趣。
据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自2024年1月开馆以来,就成为保定热门打卡地。馆内常设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5个主题展厅。
这个“五一”假期,该馆推出“宝藏奇缘——寻宝小分队”“投壶挑战”等益智类游戏,开设《比翼齐飞——脊椎动物翅膀的趋同演化与结构功能探讨》《从“化石猎人”到“数据怪客”——英国古脊椎动物学小史》等科学公益讲堂。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积极参与,听恐龙化石“讲故事”。
“咱们这里的恐龙文创冰淇淋有芒果味的、巧克力味的,还有草莓味的,我个人认为草莓味的最好吃。”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文创店店长王思热情招呼前来询问的游客。
自去年开馆以来,文创店里的游客就没断过。好多游客都是刷短视频,被恐龙冰淇淋吸引来的。“‘五一’假期第一天就卖出500多根。冰柜里的冰淇淋又要卖完了,我还得赶紧补点货,可不能让大老远来的游客扑了空。”王思说。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文创店下足了功夫。董氏中华猛龙的亚克力挂件、远古巨兽的磁吸冰箱贴、萌态恐龙的抱枕和玩偶……满墙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带着古生物文化气息的文创产品,不光好看、好玩,还成为传播古生物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博物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

5月2日,正定小商品夜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打卡游玩,品尝美食,感受浓浓烟火气。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侯淼摄
网红夜市人气旺
“五一”假期,正定小商品夜市迎来客流高峰,仅5月2日单日客流量就达5.5万人次。当天,记者走进正定小商品夜市,亲身感受这里的消费热度。
晚7时,夜市人头攒动,五颜六色的招牌闪烁,香气扑鼻。正定烧麦、武汉热干面、齐齐哈尔烧烤、东北锅包肉……琳琅满目的小吃摊化身“美食聚集地”,锅铲的碰撞声、烧烤的嗞嗞声相互交织,不少年轻人穿梭其间,三五结伴尽享美食带来的快乐。
这里占地面积超1万平方米,白天是正定小商品市场的停车场。一到傍晚,600多辆小吃车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地进入场地,开始准备食材,迎接来自各地的“美食家”。
“老板,来30串。”位于夜市西北角的“八号牛肉串”摊位,摊主刘伟来自四川,五年前来到正定开始摆摊卖烧烤,生意一直都很火爆。“我们平常一天能卖一两千串,假期客流量大,一天能卖出6000多串。”刘伟说。
顺着人流,记者看到游客口中爆火的沈阳铁板鸡架摊位前早已排起长队。摊主江文和爱人三年前从辽宁盘锦带着正宗的家乡味道来到正定创业。她说:“很多年轻人在网络上自发地为我家铁板鸡架做宣传,昨晚出摊4小时就卖了800多个鸡架,比往常翻了一番!”
除了烧烤和小吃这种夜市“主角”,糯米甜酿、舒芙蕾、麻糍、提拉米苏……这些“藏”在夜市里的新兴网红甜品,兼具颜值与口味,也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
“起初我感觉舒芙蕾是一个短期网红产品,但没想到一年多了,还是这么多人喜欢吃。5点半我们还没摆好摊就已经开始有人排队了,这一天卖了200多份。”“云朵舒芙蕾”摊主高培说。
白天游古城、晚上逛夜市,如今已经成了游客打卡正定的首选。
来自南京的00后杜佳和朋友身穿汉服穿梭在摊位之间,兴奋不已。“我们白天去了荣国府和南城门,还拍了汉服写真,听说这个夜市好吃的特别多,感觉有好几百种美食,都不知道该吃哪个了。”杜佳说。
环顾四周,除了美食,夜市东区的120多个蓝色棚子下面是各式各样的百货商品,这里售卖的鲜花、小饰品、日化用品等都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我们发现,90后和00后不仅仅满足于夜市上的美食,他们也热衷于在夜市上‘淘’到物美价廉的百货商品。”正定国际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刘光地说。
吃完美食,买到心仪的小商品,顺着西侧的立体停车场走上4层,就到了网红打卡点。这里是俯瞰整个夜市的最佳观赏点。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打卡,还有的架起支架,开启直播,和线上的“老铁们”分享这专属于正定夜市的魅力。(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侯淼)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