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产融合,青岛加快布局深海开发
2025-04-23 07:35:00
4月6日,在深蓝色的印度洋海面上,“蛟龙”号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和科学家胥维坤,完成了载人深潜共享航次首潜。此航次作业节奏紧凑,六天七潜,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随着“蛟龙”深潜,在挺进深海的进程中,青岛已走在全国前列。在近期开展的载人深潜共享航次中,“蛟龙”号被回收到“深海一号”船。李勋祥 摄
4月6日,在深蓝色的印度洋海面上,“蛟龙”号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和科学家胥维坤,完成了载人深潜共享航次首潜。此航次作业节奏紧凑,六天七潜,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随着“蛟龙”深潜,在挺进深海的进程中,青岛已走在全国前列。在近期开展的载人深潜共享航次中,“蛟龙”号被回收到“深海一号”船。李勋祥 摄
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4月24日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该中心将聚焦全球共同关切问题,围绕深海矿产、油气、冷泉、环境治理、能源利用及装备技术开发等重点领域,聚合金砖国家优势科研力量,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提供战略咨询与解决方案。24日,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图片由中国2
来源:科技日报清明时节,总让人想起那些在时光深处凝固的身影。这一年,一些科学家离我们远去,他们实验台和办公桌上的台历,时间停驻。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奠基人”施仲衡、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我们痛别这些名字,也会永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