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生产性服务业“三问”

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为珠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来独特优势。

高栏国际货柜码头是珠海协同港澳,辐射粤西、珠西,联动大西南的重要商贸物流枢纽。

瞄准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珠海正着力塑造“天空之城”的现代服务业城市名片。

珠海正锚定包括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在内的五大重点领域,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图为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
向大城跃升,向万亿进发。如何走好城市进阶路上的这一程,珠海,正面临着关键抉择。
4月28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召开2025年珠海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新市场新空间进行研究部署,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具有珠海标识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凭借着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
珠海明确提出,要锚定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五大重点领域,打造协同港澳,辐射粤西、珠西,联动大西南的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
记者走访发现,珠海正发起新一轮的产业冲锋,而要在产业重构与深度融合中找准发力点、突破口,珠海需要答好三个问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第一问:路在何方?
何为生产性服务业?珠海的战略选择为何是生产性服务业?要从深层次了解珠海这一轮的城市发展战略,不妨先从这两个问题入手。
简单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相关标准,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则明确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到2027年,要率先打造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在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中,除了处于底部的制造业板块,位于两端的技术专利、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以苹果公司为例,没有一条手机生产线,但是拥有十几万名员工,依靠生产性服务业达到3万亿美元的市值。
换言之,生产性服务业直接关系制造业的高端化进程,更关乎GDP的含金量。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生产性服务业一直是GDP最大的增长极。一旦国家到了比较发达的时候,最大的GDP板块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80年10%增长到如今的27%。接下来,生产性服务业将占GDP的40%甚至更多。可见其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回到珠海本身,选择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当前珠海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的迫切任务。作为未来珠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珠海能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主动出击,加快布局,全城总动员下的珠海,正走出一条生产性服务业的突围之路。
第二问:底气何在?
要在生产性服务业上闯出一条血路,珠海是有底气的。
从数据上看,2023年,珠海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1377.29亿元,同比增长5.7%,占第三产业的60.1%。横行对比广州、深圳等经济大市,其比例大致相当。此外,珠海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占GDP达到32.5%,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产业集聚态势也正在加快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超过2300家,涌现出格力节能环保、金山办公、珠海万达商管等一批头部企业。依托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商贸物流在珠海的发展亮点频现,一批经营主体在珠海迅速崛起。
聚焦“跨境电商+航空物流”小切口,珠海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9年的8.6亿元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32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7%,其中超过95%货物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每天近100万个包裹经大桥珠海口岸运达港澳国际机场发往全球。
根据最新公布的珠海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珠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6%、7.9%,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力。不过,珠海的差距短板也十分明显。总体上看,受到城市体量偏小的影响,珠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够充分,与新型工业化匹配程度不高,引领作用不明显。
在珠海市委书记陈勇看来,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基础,是城市的竞争力所在,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决定了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因此,珠海在坚持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优先的同时,要狠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格局。
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在“十五五”期间迈进万亿级城市行列,面对这样的目标定位,珠海更要担当使命。锚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多维度协同释放产业潜能,珠海有这样的实力底气,应对这张城市进阶的必答卷。
第三问:应有何为?
打造成为协同港澳,辐射粤西、珠西,联动大西南的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这是珠海提出的明确目标。
如何真正走出具有珠海辨识度的生产性服务业跃升之路?从实践路径来看,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五大领域将是重点。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做大“朋友圈”,共拓“新蓝海”,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在上月底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一批重点项目集中亮相。粤港澳物流园综合货运枢纽三期工程、具身智能(三维视觉技术解决方案)珠海研发总部、珠海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建设项目、集元水产预制菜供销项目、南海岛礁波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项目等19个项目签约金额91.89亿元。
在这些项目中,既有数智赋能的信息服务、畅通循环的流通服务,又有着深耕服务的品牌培育。塑造“珠海旅游”“珠海会展”“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等现代服务业城市名片。
以商贸物流为例,当前珠海正以“服务港澳、辐射粤西、链接全球”为目标,重点突破跨境供应链、数字贸易、中转集拼等特色场景,全力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珠江口西岸贸易枢纽。
如今,经由港珠澳大桥可实现1小时内连接珠港澳三地机场。根据民航总局统计数据,目前珠港澳三地机场已形成年超700万吨的货运能力,占大湾区总量的65%。据测算,通过港珠澳大桥开展跨境陆空联运,可使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物流成本降低12%—15%,单票运输时效提升8小时。
立足“1小时航空物流圈”竞争优势,珠海将加快推进珠海机场国际货运口岸开放,推动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成运营。随着“跨境电商+航空物流”走向纵深,从伶仃洋畔到大西南腹地,从空中丝路到数字贸易,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珠港澳三地机场“三位一体”,正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黄金三角”。
推动“珠海服务”品牌持续输出,以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牵引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跃升,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厚植服务大湾区的支撑力,正在成为珠海向万亿级城市行列迈进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