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三泡台】半生烟火,一树芳华
“今生,要做一棵树,静静站立,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沙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不依靠也不寻找。”三毛笔下的树,恰如生命的隐喻。
不知从何时起,我希望下辈子做一棵树,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地方。年少时懵懂抽枝,在风雨里摇晃着寻找方向;成年后扎根土壤,将根系深深扎进生活的褶皱里。有人来乘凉时,便舒展枝叶分享荫蔽;无人问津时,也能独自向着阳光生长,把年轮刻成岁月的诗行。

纸页间的光合作用
写作于我,是树木记录年轮的自然方式。学生时代的日记本里,字迹总是工整有序,像春天里争先恐后冒出的新芽,终于开出了第一朵花。那些被泪水洇湿的纸张,那些被反复摩挲的页角,都是青春最真实的印记。那些文字带着青涩的生命力,在泛黄的纸页间悄然生长。我忽然懂得,那些从指间流淌的句子,早已在时光里完成光合作用。
如今文字已成为呼吸般的存在。傍晚在书房阅读或是写作时,阳光总会透过纱帘在书页或键盘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如林间疏落的日光。我不再只为发表而写,而是获得更自由的表达,让文字从指间流淌,感受沉静的力量。文字不再是孤独的表演,是树与树在地底通过菌丝网络传递养分,而那份与文字的热恋早已融入生命,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花朵。无论环境、心境如何变迁,总会找到破土而出的力量。
年轮里的火种
刚参加工作时,我像一棵急于成材的树,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能为他人遮风挡雨。从事人事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独立做年报,在最后系统校对时全部“飘红”。怕耽误工作不能如期上传,连夜找前辈一张一张表格核对纠正。
如今,上下班的马路两边一排一排的树木,每天看着那些树木在四季中变换姿态。去年春天,我去兰山上播撒了一些雏菊的种子,待秋天竟长成一小株树苗,我想“它会替我那去世的狗狗继续活着”。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工作也是如此。春天要懂得等待,夏天要撑得住炙热,秋天要学会放手,冬天要坚信新生。而生命更是陪伴完成各自的生长周期,来互相见证彼此的年轮。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在众人呵护下长成了大树,而我既是园丁也是其中的一片叶子。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树木的守望,不再急于长高,而是专注于年轮的质地。我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参加孩子的亲子活动,也会在会议空闲之间给丢三落四的小朋友送作业……这种看似“分裂”的生活,反而让我找到了平衡的智慧。职场挑战如同自然环境一样,我们需要的是与生命共同生长的枝干,在风雨中愈发坚韧。而所有的经历,都成为我年轮里最坚实的部分。
亲密关系中的缠枝岁月
婚姻是两棵树,在地下根系纠缠,在空中枝叶相触,共享同一片土壤的智慧。记得刚结婚时,我们总为装修风格、西红柿该怎么切、枝叶该往哪个方向伸展争执不下,现在却能默契地在厨房错身而过,他负责做饭我负责“善后”……光阴,把当初的激情沉淀成更绵长的羁绊,在地下让根系温柔纠缠。
这个月结婚纪念日,看着结婚照,从俩人最初端坐在相框里,渐渐被孩子的涂鸦、超市的小票淹没成生活本身的模样。在亲密关系这场漫长的恋爱中,有过缱绻岁月,也有过惆怅迷茫,我们对视着,在彼此的目光里,像两棵树一样完成了意想不到的生长。
果实坠枝时
育儿如同等待果实成熟,需要惊人的耐心。产房里的剧痛过后,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将女儿抱在怀里,那一刻,就像一棵大树迎来的新的生命延续。育儿的道路布满艰辛,换尿不湿的狼狈、哺乳的疼痛、整夜哄睡的疲惫……如同暴风雨般袭来。但女儿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蹒跚学步……都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那些阴霾。为了成为儿女的榜样,我不断学习、阅读,陪着她学画打球,就像大树努力伸展枝叶为小树遮风挡雨。
这一刻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场与孩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修行。看着她从懵懂孩童逐渐长成贴心小棉袄,那些在育儿路上流下的泪水与绽放的笑容,都化作滋养她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的甘露。母亲的角色从遮天蔽日的树冠,渐渐退守成一道安静的背景。但我知道,那些深埋在地下的根系,永远在输送着无言的牵挂。
烟火氤氲中的温暖与孤独
儿时母亲做的红烧肉,是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琥珀色的肉块在砂锅里咕嘟作响,也让我对厨房充满好奇,开启了与烹饪的烟火人家。厨房的窗台上,薄荷与罗勒在阳光里疯长,就像我这些年在烟火气中修炼的厨艺。从最初把稀饭煮成米饭、把红烧肉烧成炭块,到现在能精准掌握全家人的口味偏好,那些油盐酱醋的配比里,藏着最朴素的生活密码。
每周末的厨房时间是我最珍视的仪式感。揉面时面团的温度,煲汤时水汽的欢歌,烹饪成了我治愈心灵的良药。看着儿女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恍惚又回到他们蹒跚学步的岁月。食物是长在味蕾上的记忆,而厨房,永远是一个家最温暖的根系所在。在烟火肌理中,揉进生活的褶皱。
挺拔向上时,光阴有痕
四十岁体检报告上的注意事项,让我更加认真对待健身。每天早晨的八段锦,从起初每个动作都像老树发新枝般艰难,但坚持三个月后,我重新感受到身体的活力以及气血畅通,在吐纳间寻找生命的平衡点。上下班步行也是保持每天运动量的方式,更是与自己对话的重要时刻。体检中心的医生说我的报告不像是四十岁年龄,这大概要感谢这些年坚持运动的习惯。或许因为半生已过,比年轻人更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平衡与坚持。有一天身体会老去,但心态可以永远挺拔向上。就像那些历经风霜的古树,越是年迈越显风骨,美得那么轰轰烈烈。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与年龄无关,而在于是否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勇气与力量。余华老师说:“树木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深以为然,当我们在岁月里保持向上的姿态,年龄不过是年轮上的刻度,而非生命的边界。
每一段春去秋来,枝干上缀满的不仅是花与果,更是被时光浸润的故事;每一片叶子的舒展,都藏着对阳光的渴望;每一圈年轮的生长,都镌刻着风雨的印记。那些在事业浪潮里拼搏的日夜,在育儿路上洒落的汗水,在亲密关系中收获的温暖,如同树根汲取的养分,滋养着生命的繁茂。纵使半生已过,芳华依旧在枝头绽放,不忧虑时光流逝,只专注于当下的生长。
找到生命里的那棵树
站在半生的节点回望,才发现生命里那些看似零散的轨迹,原来早已在时光深处,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人的生命像极了一棵树,而每一棵树都有各自的生存境遇。有的生于沃土,有的长于贫瘠;有的黛色参天,有的夹缝求生;有的死去又活来,有的活着却早已空心……人生亦是如此,各自在身上刻下记号。如同树需要深度和高度,人也同样需要。虽然不能选择生活环境,但可以选择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样子,以树的姿态站在大地上。黑塞在《树木》里写:“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树:根系深扎人间烟火,枝桠向光生长,在静默中积蓄力量,在风雨里保持骄傲。因为真正的芳华,从来不在遥远的过去或未来,而在每一个扎根生活、热烈生长的当下 —— 守静、向光、安然,这便是生命最好的模样。
文·图丨又夏